從分散到聯合:昆明花會拍賣惹人愛
昆明的花卉,一半以上都是通過拍賣完成交易的。云南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已形成了以玫瑰、非洲菊、滿天星為主,其它一百多個品類為輔的市場格局,特別是玫瑰拍賣交易的市場份額已占整個云南玫瑰產量的60%以上;ɑ芘馁u在云南顯示出強勁的勢頭。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力介紹,2002年在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及聯合國合作組織(ITC)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當時,在全國花卉產地云南實施花卉拍賣尚屬首次。2002年12月20日開拍時僅有25個品類25萬枝花進入拍賣,當月日均供貨量9.7萬枝,主要以康乃馨和非洲菊為主。經過近5年的努力,目前,交易中心鮮切花的日交易量已達70~80萬枝,有種植商會員4000多人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購買商1200人。
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拍賣后的產品已進入到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沈陽為中心的國內高端市場;以泰國、日本、新加坡、香港、俄羅斯、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地區為主的出口市場;以福建、武漢、烏魯木齊、濟南、鄭州為主的更多、更廣泛的中低端市場
張力在介紹成功經驗時提出“分散生產走向聯合”的觀點!肮+品牌+農戶”及“農戶+農戶+品牌”兩種組織方式成為更多花農組建聯合體的主要模式。
花農一旦聯合起來,其蘊藏的巨大生產潛力被激發出來。2004年,隨著“姚聯滿天星”聯合體的出現,云南最早從國外引進的、最傳統的切花品種—滿天星從此有了屬于“云南人”自己的品牌。一年后,“姚聯滿天星”全年交易均價9元/千克,交易總額60.02萬元。兩年后,交易總額184.89萬元,均價達13.1元/千克!耙β摑M天星”的快速發展為花農生產聯合體的未來描繪出了一個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分散”生產走向“聯合”這是廣大花農在新的交易模式下主動適應市場的開端,這將對解決云南花卉“小生產與大市場”帶來的諸多矛盾產生積極的作用。
同時,從2002年運作到現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產品質量控制體系更加完善,質量控制已從最初的現場檢驗控制延伸到了田間采后處理,采后處理手段也從過去單純的分級包裝擴展到實施保鮮處理。
經過幾年的運作,云南的花卉拍賣不僅沒有像其它省那樣因無法運作而停下來,相反花卉拍賣已成為云南鮮切花的主要交易方式之一。實踐證明,在云南推行花卉拍賣制度是完全可行的!盎ɑ芘馁u制度在中國的成功推行,證明了農產品拍賣在國內,尤其是在產地型的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中有著豐厚的社會基礎和現實意義!睒I內人士表示。